|
楊孟達身心精神科 楊孟達醫師
如果你要得到別人的笑容,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最好的方式是先對他笑。
如果你要別人對你生氣,最快的方式是甚麼?
最快的方式是你先責罵他。
同理,如果你要別人痛快給你一拳,那你要怎麼做最有效?
大多數的人同意先攻擊他是個好方法。
所以我們得到的東西並不是我們求來的,是我們先做出去的。
如果今天你想得到某個人的笑容,你一直拜託他對你笑一個,
一次有用、兩次有用;第三次他就不理你了。
同樣地你跟他講說罵我兩句、罵我兩句,你得的到罵嗎?
恐怕你得不到罵,如果一個人說拜託你揍揍我好不好?
拜託你揍揍我好不好?這個人會覺得你有問題!他就離開了!
所以任何東西你去求,其實是得不到的。
以財富為例也是一樣,拜託給我錢!拜託給我錢!
給我接這個案子好不好?
你就像面對一個你想得到笑的人一樣,
你得不到笑、你得不到罵、你得不到錢!
所以唯一得到外面來的東西的唯一一個方法,
就是必須你對外做同樣的事情做出去,
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有捨才會有得」。
這並不是什麼犧牲的問題,這裡面一點也沒有犧牲,
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運作,你給甚麼出去,就得到甚麼回來,
當你臉上不帶笑容去追求笑容時,你得不到笑容,
任何一件事情你必須先對外投出去之後,它才會回來。
原因很簡單,這個世間其實是一面鏡子,
是一面清楚明白的鏡子,
人世間你看到的人事物都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你的內在,
只是我們沒有去思考到這件事情。
所以你對著鏡子笑,鏡子就會對你笑,
你對鏡子生氣,鏡子就是呈現出很生氣的樣子,
所以金錢法則也是如此,想要得到錢,
你就必須先對外把銭投出去,但是錢如果投錯地方呢?
譬如說:我今天對一個人笑,希望能得到他的笑,
但這個人剛好氣得半死怒火中燒,
這時候我對他笑,他可能不會想理我,甚至得到反效果。
第二個法則是你必須投對地方,
假設有一個媽媽的孩子非常愛賭博,如果母親每天都把銭投給兒子,
最後會怎麼樣? 結果是傾家蕩產。
所以錢投錯地方依然是沒有任何回應的,
錢必須投對地方,哪裡才是對的地方呢?
舉個很簡單的比喻,每件事情就像一顆種子,
微笑像一顆種子,錢像一顆種子,愛像一顆種子,
包含你給出去的生氣也是一顆種子,每件事情就像一顆種子一樣,
你對外投出去之後,他在外在的世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