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孟達身心精神科 潘明宜醫師
社交恐懼症描述的是一種人格特質與個性,即是俗話所謂害羞內向的特性。
這類的患者通常在童年時期就顯示出症狀,例如在就學階段很可能出現分離焦慮、各類的焦慮症狀、身心症、甚至拒學症。
在低年級這種較為制式的就學環境裡,社交恐懼症的患者或許還能自我調適去適應環境。 但是通常當就學環境變成多元、非制式的狀況時,例如大學時期,即會出現問題。 這是因為這時期的就學環境裡的人際互動,其多元性及複雜性相對高出許多。
在這階段,社交恐懼症狀的患者常會因為調適不良而明顯出現人際疏離與嚴重的孤獨感,進而影響課業表現。 很常見的是因此無法完成學業或者是出現很困擾的焦慮及憂鬱症狀,並合併出現有低自尊及自我價值的懷疑。
就心理學而言,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容易投射自身的超我在象徵權威角色的心理衛生醫療者身上。 所以在初期醫病關係的建立上,相關的負向移情是醫療者需要特別注意的。
相對的,在穩定的安全感高的醫病關係裡,某程度的移情詮釋有利於患者認清自己的投射認同,不過負向的移情詮釋在門診環境執行起來著實不易。
在生活的面向裡,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常會使用各種意識上與非意識的策略來避免參與令其緊張的人際互動,而導致了人際活動的窄化,進而影響其生活品質。
|